血液循环中存在许多大分子物质,如脂质、糖等,若这些大分子出现异常,会影响血管,尤其是与这些大分子直接接触的血管内皮。
内皮是血管的第一层堡垒
血管内皮是血管内壁的一层单层扁平细胞,如果说血管是“管道”,血管内皮就相当于“内部保护层”,让血管免于被血液循环中的有害物质损伤。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及保护器官。
完整的内皮可以有效预防有害物质侵入,是血管的第一层屏障;血液在“光滑、连贯”的血管中循环,其中的各种成分也不易沉积。不过一旦血管的第一层堡垒——内皮出现了损伤,便很有可能触发心血管疾病。
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中的脂质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并沉积下来,使血管增厚、变硬;
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内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出现心肌供血不足或完全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如果斑块破裂或脱落,则发生心梗、脑梗,甚至猝死。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损伤血管内皮,炎症是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中,不少年轻的血管炎症患者,患上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炎症破坏了血管内皮。
炎症状态下,细胞因子、抗原抗体反应等都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炎症往往贯穿于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以及不同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十分重要。
此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其中,高血脂可损害动脉血管的内皮功能,尤其增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脂水平过高还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调节功能,间接影响动脉弹性。
病理学研究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成分很复杂,绝大部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其他成分。因此,控制血脂水平成为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
甘油三酯,降脂治疗“新靶点”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血脂异常人数高达4.3亿人。对人体来说,脂质并不是有害物质,相反,脂质对人体十分重要。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脂质处于平衡状态,负责补充能量,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当血脂代谢出现异常时,人体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代谢紊乱,超过正常值,则会更易在血管内皮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只有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并将其降至标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事件风险增高呈正相关,也成为防治的重要靶点和疗效判断指标。
但临床发现,即使血压、血糖处于正常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样达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风险仍然存在。近年来,临床将这种情况称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
临床上,把“经过以目前临床证据为指导的标准治疗后(包括治疗传统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生活方式、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等),患者仍然存在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事件的风险”,称作心血管病剩留风险。
大规模人群研究发现,甘油三酯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明显相关。因此,目前认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大部分因素是甘油三酯等脂蛋白导致的。所以,甘油三酯也成为降低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新靶点。
而一项大规模研究证实,高纯度的EPA干预,在降低甘油三酯的同时,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非致死心脏病发作和非致死卒中的相对风险。所以,高纯度的EPA成为消除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有效“武器”。
鱼油 vs. 二十碳五烯酸
近年来,大量饮食研究证明地中海饮食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其中,深海鱼富含的鱼油引起人们的重视;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BMJ)刊发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习惯性摄入ω-3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鱼油中的ω-3脂肪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且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从深海鱼、坚果等物质中获取。
近年来,ω-3脂肪酸、鱼油等也成为降脂治疗的热点话题,其中,因EPA、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而备受热议。
DHA和EPA在人体内的分布有所差别。说起DHA,“脑黄金”这个名称更加通俗,在脑细胞中大量存在,促进大脑发育;EPA则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可减少血栓形成、降血脂,对血管内皮结构的影响更显著,两者可谓“术业有专攻”。
从其他角度来看,EPA的机制在于调节对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同时,EPA可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减少炎性物质生成、抑制促炎因子,从而具有抗炎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来讲,EPA更加“对口”。
虽然EPA可从日常饮食中获取,但食物中的EPA含量很低,所以效果甚微。如果想要达到心血管获益的剂量,还需外界补充高纯度的EPA。
目前,临床上已出现高纯度的单一成分的二十碳五烯酸乙酯(EPA-Ethyl),即IPE,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授予为新实体。高纯度药物代表着药物的纯净程度高、杂质少;相同质量下,药物剂量更大。2019年12月,FDA批准IPE作为最大耐受他汀类药物的联合治疗,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就着手研究 EPA 在炎症和免疫方面的作用,发现其可降低促炎蛋白的基因表达,可改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情况;也有临床研究表明,在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炎症性肠病 、传染病等疾病风险方面,EPA具有一定的疗效。
放眼未来,除了心血管方面的获益,相信EPA有更多领域值得被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