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快递 >> 正文

徐南平:中国科学家第一时间共享了基因组信息

发布日期:2022-04-02    点击: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孝金波)在今天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在为保障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做出的分享基因组信息、搭建学术共享平台、构建交流机制以及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的四方面工作。

徐南平介绍,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是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新冠疫情是全球性问题,应该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共享科学数据和信息是应有之义,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态度。中国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分享基因组信息。中国分享的第一个基因组信息是在1月11号,正因第一时间有了这个信息的共享,全球各个国家才有条件开始病毒研究、药物开发和疫苗研究,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在共享数据方面,还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在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的“全球冠状病毒组学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第二个平台是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这两个平台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二个平台的数据库已经为152个国家和地区的7.6万余访客提供了数据服务,下载文件超过400万,仅3月26日下载文件大概444万份。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国内外专家,用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对病毒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发表了相当高水平的文章,这是我们在基因组信息共享方面的工作。

第二,搭建学术共享平台。目前,《中华医学杂志》上搭建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已有99种期刊上线,论文和报告一共超过700多篇,浏览量已经超过230万次。在柳叶刀、新英格兰杂志等四大主流医学杂志,还有综合性杂志SCIENCE、Nature、CELL等共七大期刊,中国科学家已经发表了54篇论文,供同行交流。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论文涉及到1099例的病例分析,中国疾控中心发表的文章涉及到7万多例的病例分析。这些成果的发布,对全球防控一定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三,构建交流机制。首先,在WHO框架下有10个工作组,这10个组都有中国科学家参加交流。比如,医科院动物所秦川研究员在20天之内参加了4次会议,围绕动物模型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其次,通过中国驻外科技参赞和各个政府、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很好的交流机制,开展视频会议和学术交流等。还有非政府机构之间的交流,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很多通过视频交流,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第四,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目前的五大研究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国际合作的内容。同时,现在取得的一些成果,在对外援助上,有科技产品,有科研人员参与,还有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到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技术服务。

徐南平说,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中国科学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中国科学家在两个月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努力奋斗拼搏的结果,也是汇集全球智慧和国际合作的结果。

(责编:朱紫阳、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青海师范大学新型肺炎防控专题网站

青海师范大学宣传部负责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