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在职教师 >> 正文

教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9-20 [来源]: [浏览次数]:

杜常顺,男,汉族,1963年12月生,历史学博士,教授,人文学院院长。系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和青海省优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及青海省“千人计划”。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西北区域及民族宗教史。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中国藏学》、《文史知识》、《暨南学报》、《西北师大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主要学术著作有《青海通史》(主编及主要撰稿者之一)、《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历史上西北地区民族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合著)、《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地区藏佛教寺院与地方社会》(合著)等,主编“青藏高原民族宗教社会历史研究” 等丛书。多项成果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刘晓林,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8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及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同时,致力于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及文学评论,出版有《青海新文学史论》、《寻找意义》等学术专著,参与主编教材《国文经典读本》,曾出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九届 “茅盾文学奖”评委,第十、十一届 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委,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青海省文艺批评奖多项。

丁柏峰,男,汉族,1972年1月生,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省级骨干教师,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区域史和历史地理学。先后承担“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近代青藏关系研究”、“甘青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已出版《青海古代游牧社会历史演进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土族》、《青海山川》、《融痕—滇西北汉藏文化边缘地带奔子栏村落民族志》、《我们是谁—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身份重构》、《中国夏都—西宁》等专著,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魏道明,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系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学术专长为中国法制史、隋唐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个人独著2部。曾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目前正在主持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研究》的研究工作。

李健胜,男,1975年8月生,青海贵南人,历史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先秦史及思想文化史研究,兼及青藏区域史。出版专著《子思研究》《<论语>与现代中国》《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早期羌史研究》《刻写青海道》等11部,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等发表论文近60篇。

李春玲,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省级骨干教师,语言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史、文字学。长期从事古代汉语、文字学、训诂学、中国语言学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完成校级课题一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两项,出版专著两部,参与编写教材、专著三部,在《中国语文》《汉字文化》《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杨柳,汉族,1969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参与完成省级课题两项,出版《文学鉴赏》等著作,在《浙江学刊》《青海民族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等CSSCI刊及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马梦玲,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骨干教师,人文学院中文系语言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语言接触等。在CSSCI核心期刊《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目前陕西师范大学汉语方言学博士在读。

铁生兰,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汉语教学的研究工作。长期承担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曾荣获“青海省最美教师”(2017年)、“明德教师奖”(2016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级优秀顶岗支教实习驻县教师”等奖项。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多次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地区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学术著作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

范景兰,汉族,1964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家教育司比较文学骨干教师,青海省外国文学访问学者导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中西方文学比较》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外文学》、《宁夏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及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主持并完成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得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论文二等奖、青海省“小岛奖励金”、青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等。

雒海宁,男,汉族,1965年7月生,文艺理论教研室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教三十余年来,担任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中国文化根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国家级社科项目一项,主持並完成省级社科项目一项。在《甘肃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篇。

赵春娥,藏族,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近代青海文化教育。先后在《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郭梅花,女,汉族,1966年生,教授。现为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会员,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西北片区理事。长期从事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在《青海社会科学》、《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左克厚,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青海省优秀教师,青海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出版著作五部,发表论文近三十篇。

张礼萍,汉,1962年生,教授。中国界近代史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世界近代史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两项省级课题,发表论文十几篇。

李玲珑,女,1965年11月出生 ; 汉族 ;文学硕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担任中文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文本科专业基础课)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词曲专题等课程。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了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师范大学重点项目。出版论著《中国戏曲》,在《青海民族研究》,《艺术百家》、《中华戏曲》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

袁亚丽,女,汉族,1969年生,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及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主持校级《历史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曾荣获“明德教师”、“校级优秀教师”、“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历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在《历史教学》、《青海民族研究》CSSCI期刊及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1部,出版专著1部。

纳秀艳,女,土族,青海湟中人,九三学社成员,文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在核心刊物及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数十篇,出版《王夫之诗经学研究》一部;主编《国文经典读本》教材一部:独撰省情读本《可爱的青海》一部;译著、合著著作三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青海省第十二次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多次获得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

李少波,男,汉族,中共党员,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生于1964年,1981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获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2005年评为教授职称。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专著5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2006年获青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为青海师范大学历史教育本科班学生讲授《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思想史》。为中国史研究生讲授《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思想史专题》《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为课程论专业硕士(历史)研究生讲授《中国史基础与前沿》。

贾爱媛(1963.3),女,汉族,青海西宁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和汉语史。出版译注两部:《笑林广记译注》,《正经译注》;参编古汉语教材一部:《古代汉语自学方法》。在核心期刊及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代表论文有:《甲骨卜辞“隹”“叀”异同论》,《从隶书的缘起论篆隶关系》,《从汉字构形的系统性论“六书”之“转注”》, 《试论汉字偏旁的同化与类化——兼谈“尸”部字类意义的形成》,《汉字的构形表意与远古人类的思维模式》,《〈诗经〉〈楚辞〉连绵词考论》,《汉语第三身代词的流变》等。主持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符松涛,男,汉族。1964年11月岀生。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现任西宁市政协委员,青海省民盟省委委员。青海省心理咨询学会会长,青海省历史教学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古代中世纪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西方城市史、西方古代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长期承担青海省历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传统文化的讲授工作。在《青海社会科学》、《青海师大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陈文祥,东乡族,出生于新疆,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三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并在国家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入选青海师范大学“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九批青海省青年骨干教师,先后在省级、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多次,并获得青海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