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血症(血清钾水平>5.0mmol/L[1])是慢性肾脏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随着CKD疾病进展逐渐升高,且易反复发作、发生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当前我国高钾血症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复查率低[2]。一项源于中国的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我国高钾血症门诊患者的总体诊断率为2.53%,治疗率为8.69%,而7天复查率仅11.41%[3]。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伴随着年龄相关性疾病的高发,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但其症状不突出,所以诊断率偏低,治疗率也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主任程虹教授提醒说,高钾血症若未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患者将面临更高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风险,影响患者整体预后和生存率。
高钾血症诊疗现状不容乐观
“这些年来,高钾血症的治疗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程虹教授回忆说,“就拿急性高钾血症来说,过去治疗一般会给患者补碳酸氢钠,或者给患者输注胰岛素,促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后来,有了口服制剂降钾树脂可以随时纠正急性高钾血症。对于发生严重高钾血症时,还可以给患者紧急做血液透析。”
随着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钾血症的治疗药物逐渐增多,但高钾血症的防治仍面临着的巨大挑战。在程虹教授看来,目前医生及患者对高钾血症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高钾血症的诊疗现状也不容乐观。轻度高钾血症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但当患者出现心率失常等明显症状时,往往已是严重高钾血症。程虹教授建议,对高危人群要进行血钾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程虹教授同时也强调,控制好血钾意义重大,因为血钾持续升高不仅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高发,还可能造成肾脏疾病的快速进展,加速病人的死亡。
慢性高钾血症临床治疗需求尚未满足
高钾血症分为急性和慢性,因而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赵明辉教授指出,急性高钾血症病情危急,必须紧急抢救,如若不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若无法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选择口服降钾药物进行治疗。
而对于慢性高钾血症,赵明辉教授说:“我们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慢性高钾血症究竟是在什么水平可以影响患者的长期心血管事件和肾脏病的进展。这个标准将决定何时需要给患者进行降钾干预治疗。对于慢性高血钾症,尽管患者有一些耐受,但一旦有其他诱因,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高钾血症,依然很危险。”
程虹教授补充说,治疗慢性高钾血症,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长期服用RASS阻滞剂或者治疗心衰的药物,以及喜好富含高钾食物的饮食习惯或CKD患者长期食用低钠盐等,都是可能造成慢性高钾血症的病因及原因。糖尿病肾病,合并CKD的心衰患者长久以来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肾功能的进展,高钾血症的发生限制了很多重要的治疗药物(RAASi等)在临床的充分使用。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高钾血症的疗法包括静脉制剂、利尿剂和口服降钾药物等。具体而言,静脉制剂能够快速转移血液中钾离子至细胞内[4],利尿剂则通过排尿快速降钾。然而对于慢性高钾血症,尤其是由药物引起的高钾血症患者来说,这些降钾治疗手段虽能临时降低患者的血钾水平,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部分患者迫切需要可长期使用的降钾治疗手段,以保证他们在充分使用其他重要药物的同时,又能稳定控制血钾水平。
创新药可及性是高钾血症防控的关键
程虹教授认为,临床医生治病,尤其是内科医生选好药、用好药至关重要;好的药物也会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对于慢性高钾血症患者而言,长期使用的药物应对肠道中的钾离子有高度选择性,同时又能够完全排出体外,避免积蓄在体内造成类似腹膜炎,肠道病变和梗阻等情况,并且可以长期维持血钾水平稳定。在选择药物时,也同样应该考虑其与别的药物或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患者继续使用重要的治疗药物。目前,已有新型降钾口服药物问世。
赵明辉教授指出,目前患者还没有建立起高钾血症需要长期治疗的习惯,要培养出这样的习惯,离不开创新药品的可及性。期望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进一步提高药物可及性。如此,国内高钾血症的防控势必将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