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防治知识 >> 正文

调整生命的宽度| 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二)

发布日期:2020-03-17    点击:

10.复工后,压力大,睡眠质量下降,怎么办?

答:第一,可以试着通过几个方法提高睡眠质量:睡前一小时停止高强度脑力活动;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睡前洗热水澡,让身心放松;睡前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等;在睡前进行放松训练或冥想练习。

第二,审视自己的工作情况,是否一定需要熬夜,能否用白天时间提高效率。

第三,如果经过自我调整,睡眠情况依旧不佳,并对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建议寻找专业人士帮助,比如短期服用助眠药物等。

11.受疫情影响,我很担心自己会失业,焦虑得茶饭不思,该如何缓解这种情绪?

答:能提前考虑到失业风险,说明有危机意识。工作的变动也是一种常态。失业,是一种危机,让你离开了“舒适区”,但可激发你的进取心和潜能,把握“危险”后面的“机会”。

你可能会担心得失眠,焦虑得茶饭不思。可是担心没用!想想你能把控的事吧,做你能做的、有用的事,譬如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岗位胜任力,使公司裁员时不舍得裁你,所谓“有用才有位”;也可以抓紧学习其他技能,万一被裁员了,去尝试新的工作;或者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去就业市场寻找适合的工作,而不是等到失业以后再行动。

12.复工后,我发现和以前经常聊天的同事变得有距离感,该如何自我调适?

答:这是复工后很多人会有的感觉。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我们和同事有了身体和情感上的距离,“久别重逢”还真会有点不自在。

每个人的行为、情感和人际交往方式在一段时间内会形成惯性。近期,我们亲密接触的是家人,对同事只是微信交流,甚至可能暂时没有任何联系。现在见了面要一下子“亲热”起来,的确会不习惯。

同事通常是工作场景的一部分。和同事的“距离感”可能与复工后对工作的“生疏感”有关。更何况,复工后,我们还处于对疫情防控中。大家需要带口罩,避免身体接触,这也会造成“距离感”。

接受这种感觉,给自己一段时间重新走近工作和同事。从擦身而过的一个微笑、一个热情的招呼开始,让情感升温,“距离感”自然会逐渐消融。

13.最近宅在家里不停刷手机,一刷就停不下来,总是熬夜,第二天起不来又很后悔,但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是因为刷手机影响了睡眠,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第一,用一些小仪式提醒自己作息时间,帮助自己规律生活。比如上床前洗个热水澡或泡个脚、换上睡衣,晨起后做套操等等。

第二,寻求帮助。让家人晚上11点时提醒你“该睡了”,或自己设置一个闹钟,到时停止刷手机,关灯睡觉。

第三,睡前1小时就放下手机,或放在卧室外,至少不要放在床头;还可养成新习惯,比如睡前看书、听音乐等。

如果是因为睡眠问题导致晚上刷手机,则可寻求专业帮助,先改善睡眠。

14.家人最近有些放松,经常出去逛,还说没事没事。我很紧张,该怎么劝他?

答:完全不出去确实容易“闷得慌”。可以建议家人适当减少外出,出去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和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回家后要将外套等衣物挂在通风地方,进行洗手消毒等。

对于自己的恐慌情绪,也要学会放松身心,先从认知上正确了解目前的情况,外出时做好防护。在情绪上,可以通过正念(正念一种是有意识的、不加评判的觉察训练,旨在与情绪和压力共处,获得良好的调控能力)练习、冥想训练等,或是听听舒缓的音乐来放松,不要过度紧张。

15.最近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经常斥责家人,事后又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了,怎么办?

答:尝试问自己,家人什么行为让你反应如此强烈?你发脾气是联想到了什么?如果能找到原因,对发脾气背后的想法进行调整,就能有效预防类似情况。

如果无法调整情绪,或并无明显原因地频繁发脾气,则需考虑是否自己过度紧张了。如果这些情况影响到日常生活,并让你感到痛苦,还伴有失眠等其他症状,则需要去咨询医生。

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官方微信服务号上开设了在线问诊服务,可以选择线上咨询,必要时亦可进行线下诊疗。

16.慢性病患者在特殊时期,还要不要去医院就诊?

答:当下,为避免在医院里交叉感染,若非急症不要去“轧闹忙”已成共识。但若出现病情波动或药物不够等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

首先,可尝试预约看诊。

其次,可通过医院开设的网上快速问诊便民通道,先进行线上咨询,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去医院。

第三,慢性病不易治愈,但可控制,坚持服药,是长期稳定的基础。因此调整药物前,请咨询医生。

最后,建议大家积极面对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一些市民之所以不敢出门看病,还是和过度悲观、恐惧“被传染”有关。不良情绪本身会对慢性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要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坚定信心非常重要。

17.前段时间一直宅在家里,“宅肥”了,很自卑怎么办?

答:感谢你待在家,为防控疫情作出贡献。

第一,相信“宅肥”是最近大家共同的经历。请告诉自己,长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情。

第二,尝试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并寻找恰当方法适度宣泄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第三,和好友倾诉困扰,寻求共鸣和支持。请记住,积极沟通和交流很重要。

第四,将自身的能力、特长一一列出,全面了解和评价自己,寻找闪光点的同时,强化自信。并积极和自己对话,“虽然长胖了,但我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肯定自身的价值。

第五,合理安排生活,开展适当运动。当你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时,你的行动力是打破“自卑”的最强工具。相信在体重逐渐恢复的同时,你一定会发掘出自己更多的魅力。

18.疫情过后,我想回归正常的生活,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

答:在这场全民抗“疫”中,每个人都是不同战场上的“战士”。要相信国家和政府的努力,相信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回到正常生活。

疫情期间宅在家,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足不出户的日子,放下手机,与家人多些相伴,多些沟通,把平日里因工作奔忙而疏忽的家庭时光补回来。

你可以想一想疫情结束后,最想见的人是谁,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珍惜当下,保持每天的仪式感,坚持自我“唤醒”的状态,时刻准备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调整生命的宽度,拥抱这世间万物的美好。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不愉快的日子终究会过去,期待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我们骑马踏花,看尽山河之绚烂!

Copyright © 青海师范大学新型肺炎防控专题网站

青海师范大学宣传部负责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