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防治知识 >> 正文

心理“解忧”系列(一)

发布日期:2020-02-26    点击:

为了更好地帮助一线医护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缓解疫情期间全民焦虑的状态,同“心”协力、抗“疫”前行——疫情下国人心理“解忧”大型公益项目启动。

项目诚邀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专家作为权威指导,《医师报》主办,北陆药业支持,邀请全国多名精神领域专家,推出疫情期间的系列访谈活动。

让我们同心并力,共同推动疫情下的精神健康管理,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

战略上藐视 战术上重视

施慎逊教授表示,本次突发疫情的快速传播让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早在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以期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相关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感染者、感染者家属、一线医生、普通民众……在这次防疫战争中,不同人群面临的心理危机也不尽相同。

感染者:不同程度 情绪反应不同

对于感染者而言,恐惧、麻木、否认、焦虑、抑郁、失望、愤怒、甚至绝望、濒死感这些情绪都可能出现,有些患者还可能因为过度担忧而拒绝治疗,不同程度的感染患者,情绪反应也不同。

施慎逊教授指出,轻症患者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理解对于改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作用,病友出院的好消息也会缓解压力。同时,鼓励轻症患者开展如集体舞、唱歌、阅读等活动,日常生活氛围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重症患者不同于轻症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更易出现恐惧、孤独等情绪。因此,作为日常接触最多的医护人员,应当尽量安抚患者情绪,多交流、多鼓励,有助于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对于出现情绪激动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注意评估其是否存在自伤、自杀倾向,及时干预,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感染者家属:做好安全防护 积极配合监测

作为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人群——感染者家属,对于自身染病的恐惧、矛盾不安是一种常见心态,此外还有可能存在拒绝理会、盲目乐观。不过,随着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传播,公众已对其传染性、危害性具有相对科学、客观的认知。因此感染者家属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防护与隔离,积极配合相关检查、监测,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安全防护工作做到位,内心的恐惧情绪自然也会平息。

一线医务人员:你们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施慎逊教授表示,对于此次抗疫战斗中的重要角色——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应在物质及心理上给予他们高度保障和关注。

首先应做好后勤保障与安全保障,这是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防卫建设的首要条件;其次,应让一线医务人员了解疫情的整体情况,包括目前疾病的发展态势、治疗有效方式等,使其对疫情进展及治疗前景有信心,有一个心理预期,有助于保持乐观心态;第三,吃好、睡好、心态好也是一线医务人员保持战斗力的必要条件,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战斗;第四,一线医务人员要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同病魔战斗!每一个并肩作战的一线人员,还有在后方提供援助的全国人民都是他们的战友,他们从不是一个人在孤军作战;第五,应保持与家人的良好沟通,家人或许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师,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压力,获取心理支持和安全感;第六,虽然每个医务人员都是战士奋战在一线,但也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要学会正视医学的局限性,我们只能做到尽全力救治患者,在积极战斗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最后,一线医务人员要学会倾诉,及时释放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对待工作。

普通民众:恐惧心理也会传染 理性看待疾病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首先要认真对待,给予重视,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其次,减少外出,减少接触,切断传染途径;第三,注意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家要洗手;第四,从正规渠道客观了解疫情信息,增强信心,切勿道听途说,因为恐惧心理也会传染;最后,应尽量恢复日常生活的内容,平静有序、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

Copyright © 青海师范大学新型肺炎防控专题网站

青海师范大学宣传部负责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