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以一颗文学的心灵唤醒家园的记忆——九三学社中央“家园记忆”文学笔会印象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10-09 [来源]:青海师大人文学院 [浏览次数]:

        秋是收获的季节,九月是金色的世界。

        南昌的九月依旧满目绿色,星星点点的花儿在枝头曼妙地招摇着,美丽着。滕王阁前清澈的江水款款流淌,江面写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与美感。

        橘柚飘香的季节,在93号至5号,由九三社中央办公厅主办,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家园记忆”文学主题笔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2位热爱文学创作的九三学社社员、文学名家相聚南昌。他们激情满怀,围绕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地域家园与精神家园、文学创作与人文精神以及提高文学素养与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抒发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与忧患。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语重心长地阐明笔会主题的意义:“九三学社人才荟萃,除了科技精英,也不乏文学方面的大家,在十多万社员中热衷于创作的文学爱好者也是人才辈出。文学艺术能对一个人的心灵产生很大的作用,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凝聚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长期的农耕文明形成中国人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感情、习惯,影响或者甚至可以说渗透到血液中的记忆模式,就包括了对家园、故乡的深深眷恋。因此把本次笔会的主题定为‘家园记忆’,就是想通过对曾经家园的回忆、对未来家园的遐想,让与会的九三文学爱好者就此阐发自己提出的所思所想蕴含更多学理和哲理的想法,促进我社成员的生态建设和科学发展意识的提升。”

        会议邀请了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女士和梁晓声先生,他们就“文学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做了声情并茂的演讲,以一颗文学家敏锐的心灵唤醒与会者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家园记忆。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中,唯有文学能够唤醒人沉睡的心灵与遥远的记忆;唯有文学能让人憧憬美丽的梦,漫步在唯美的境界里;也唯有文学召唤人的思想与道德。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激情澎湃,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家园的意义,描绘出绚丽多姿的家园记忆。笔走龙蛇,锦心绣口,诗意流淌。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纳秀艳代表青海九三参加本次笔会,在研讨会上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与会者描摹故乡大美青海的美丽景致,进一步阐释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意义,引起大家的共鸣,得到了参会领导与学者的认可。并在会后向社中央办公厅提交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写满诗歌的乡愁与家园记忆”为标题的文章。

      她结合古典诗歌,用优美的文字抒写诗意的家园与永恒的精神归宿:

      翻开卷帙浩繁的中国诗歌,一股淡淡的乡愁自千古诗心深处弥散开来,在某个黄昏,悄然与读者的心灵邂逅,遂摇曳成一片温婉缱绻的景致——故乡的山水田园。

      有人说,故乡是你永远回不去的地方。然而,故乡却是你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一沙,无论南国的优美,抑或北地的峻峭,在诗人的眼中不胜柔软温暖。故乡在诗人深情的回眸里宛如慈母之怀,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摹故乡的印象,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对家园的向往与追寻。

        陶渊明的家园记忆是与“樊笼”相对立的素净世界;孟浩然凝眸里的家园是“青山郭外斜”的小小村落;辛弃疾的家园是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写意;马致远回首处的家园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灵动温馨;余光中的家园记忆,则把一段永恒的乡愁氤氲在海峡两岸……诗人记忆中的故乡最富人间的温馨与真情,那是足以对抗世俗冷酷与丑恶的力量,更是一个人对家园最忠诚的守望。 

        人,无论多么充满劳绩地生活在大地上,家园是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栖居之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正是诗人对自我生命深层次的体认与关怀,担忧与焦灼了。这里的乡关已经超越了地理学的具体涵义,而上升为一种意象符号,富有象征的意义。 

        诗意的存在与回归的诉求,源自诗人心头的家园记忆,清晰的故园像一轮明媚皎洁的月亮,在每一个夜晚升起在心灵的天空,照亮情感的世界。 

        这份家园的记忆,深深烙印在脑海,成为诗人随时可以归去的地方。月光下濯濯的春柳,夏夜婆娑的树影,秋夜蛰虫的吟唱,冬夜飞雪的妩媚,这是故乡的四季。在这般美妙的记忆里,心底的情爱悄然萌发,放逐自我,将一己之小我融入无穷的宇宙中,使生命获得诗意的安顿和永恒的圆满。

   

  著名作家王安忆与九三文学爱好者

 

诗满庐山

 

著名作家王安忆与纳秀艳